首頁照顧心情

工作生活難兼顧?心理師分享職場家庭平衡術

張誌閔諮商心理師圖片來源:米蔚健康

上癮很難改?因為一次次的放縱,久而久之就變成了習慣;這種對快樂的預期,就影響了我們健康的行為,也是難以戒除壞習慣的心理機制。

文/張誌閔  諮商心理師

在企業 EAP 諮商的實務工作中,我們本來以為在職場設置的諮商服務,大家透過諮商,是為了探討工作壓力、職場人際。可是統計上卻發現,使用企業諮商的員工,主訴問題為家庭議題才是大宗,對於職場的員工而言,更多人想討論的是工作與家庭如何平衡兼顧。

我們很常在探討職場議題時,關注在工作的內容、職場環境,並且想要處理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但卻忽略人的生活是一個整體。一個人的生活包含了工作、家庭、自我三大面向,三者之間交互影響且無法獨立分割。

世間沒有後悔藥,和家人討論再做決定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一名事業有成,職位收入不低的中年男子A。在某次和另一半爭執中,很意外對方提出要離婚的念頭。當時他不以為意,認為只是一時口角沒有放在心上,想說再買些禮物、帶妻小出去旅遊就沒事了。

不料太太漸行漸遠,開始把東西搬回娘家,當正式拿出離婚協議的時候,A先生才慌了!不知道為什麼工作小孩家庭都很圓滿,和太太明明交往多年相知相惜,怎麼會走上這一步?此時才來找心理師諮商。

這個故事讓我印象很深刻,是因為A先生說他最後悔的是,當時他在一個職務調動上,因為被工作的待遇、性質、未來發展性所吸引,卻沒有和另一半討論;在升遷之後,他便忙得不可開交,也在小孩成長最關鍵的階段缺席了。

似乎就是在這個時候,與太太有了隔閡。如果讓他再有一次選擇,他認為升遷還會有機會,可是一旦和家人關係有了裂痕,就很難再彌補了。

世間沒有後悔藥,人生沒有早知道。如果當初A先生在職業選擇時,與太太溝通或討論後再做決定,一切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呢?

世間沒有後悔藥,和家人討論再做決定unsplash

物質付出無法替代情感的陪伴,更有可能適得其反

身為從事家庭工作的心理師,在面對許多家庭、伴侶、家長時,很常遇到這些挫折的父親母親、先生太太,總是一把眼淚一肚子委屈說:

「我這麼努力工作、賺錢,面對客戶、主管有這麼多的抱怨都往肚裡吞。我付出這麼多,還不就是為了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品質?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為什麼最後連最親的家人都不諒解我,反而還責怪說一點都不愛家人,到底是為什麼?」

臺灣既受華人傳統文化脈絡下影響,又在資本主義競爭消費的環境,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焦慮,害怕自己沒辦法保持競爭力和足夠優秀,而這樣的擔心,平行與垂直反映在我們的下一代與家庭生活之中。家長想要用物質的方式來補償孩子成長缺席,以及工作忙碌的愧疚,但往往忽略了情感教育與陪伴的重要性。

兒童發展心理學中,強調孩子的心理成長有其關鍵時期。而像是同理心、觀察、社交、溝通等能力,孩子在兒童期最直接模仿的對象就是家長,這些能力都不是學校或補習班可以建立的;如果家長都忙於工作,而缺乏家庭教育功能,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會是我在學校服務中需要輔導的孩子。

如果工作和家庭已經失衡,我們就該提醒自己該適時休息了,把時間留給親愛的家人,好好地陪伴身邊的家人,而孩子的微笑,將是工作忙碌中最溫暖的充電。

家庭陪伴unsplash

覺察工作情緒,將生活與工作畫出界線

不知道你有沒有經驗,下班之後忙碌一天,只想要好好休息放空。回到家孩子跑來問你問題,你可能會不耐煩的和他說,「不要吵我,去找媽媽/爸爸。」甚至孩子開心的玩著玩具尖叫吵鬧,你會無法控制的對孩子發火叫他不要吵。事後往往感到後悔和自責,詢問自己到底怎麼了?

如果有這樣不自覺的情緒起伏,這時候代表情緒水庫已經到了臨界值,這些壓力會無形中釋放在家庭中,對孩子和家人造成傷害。

心理師想和你說這不是你的錯,人都有壓力大和煩躁的情緒,記得適時提醒自己,這些情緒是因為過度壓力負荷所導致,家人和小孩是你最重要的支持,而不是敵人。

如果情緒失調的頻率越來越高,要開始留意自己是不是有隱藏的壓力源遲遲沒有處理,必要時,建議應尋求心理專業人員的協助,讓我們的生活重新調解,恢復我們想要的身心狀態。

在職場往前衝,也要莫忘初衷

最後想和各位堅守工作崗位,在家庭與工作兩頭燒的你說聲,「辛苦了!」

我們的夢想其實很簡單,只是希望家人幸福,小孩平安長大就好。但這些年忙碌的工作,好像讓自己忘記生活的初衷。當你不自覺忘記這些感動時刻,忽略與家人相聚的美好時光,再次提醒,請你一定要適時讓自己喘口氣休息,家永遠是你最重要的避風港。

生活與工作畫出界線unsplash

*本文授權自米蔚健康, 原文轉載自:工作生活難兼顧?心理師分享職場家庭平衡術【職場心理健康專題】


想要收到最新消息,歡迎按讚臉書: 米蔚 Life & Health

加入社群,一起討論健康知識: 米蔚健康討論群|生活化醫學知識交流


延伸閱讀

分享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