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睛是靈魂之窗,然而許多長輩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卻開始發現眼前怎麼越來越霧,一開始以為是老花,配了老花眼鏡卻不見改善,還以為是眼鏡行在騙錢。其實這種情況,多半是白內障所造成的。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在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的白內障盛行率約為60%,並且隨著年紀增加也越來越多。
到底甚麼是白內障呢?
眼睛其實就像一部很精細的相機,前面有鏡頭,後面有底片,除了鏡頭可以調整看遠看近,還有光圈可以調節進入的光亮程度,在這比喻中,相機鏡頭裡的鏡片,就是今天的主角–水晶體,水晶體是眼睛構造中十分特殊的地方,它除了是個凸透鏡的形狀因此可以聚焦光線外,它旁邊還有肌肉可以拉扯它,讓它隨著看遠看近調整。
所以,調整看遠看近的功能出現問題時,就造成近視或遠視,而當水晶體自己本身出現問題,由原本的透徹變成混著時,就會阻擋部分或全部光線透過,造成視覺模糊,這種情形即稱為「白內障」。
造成白內障的原因很多種,根據國外研究(註1)從先天性、老化、類固醇、紫外線等等都有可能造成,其中特別要注意,糖尿病跟抽菸都會增加罹患白內障的機率喔!
根據過往研究,還沒有發現比較有效能夠預防或治療白內障的藥物,坊間常在傳的服用維他命C之類的補品,也有研究指出並沒有明顯效果(註2)。
也因此平常就要做好預防工作,像是戴太陽眼鏡減少紫外線曝曬,戒菸等等,減緩白內障的進行。而目前治療白內障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手術,但接受白內障手術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癒方法。
根據過往的研究與經驗(註3),白內障手術成功率非常的高,甚至可達90%以上,尤其現在新的手術技術與水晶體替代材質,造成的傷口都非常的小,所需要的手術時間也很短,因此如果發現長輩有白內障的情形,如果情況允許,都很鼓勵動手術改善狀況。尤其是年紀大的長輩,如果因為眼睛看不清楚跌倒了,反而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喔!
📖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