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活照顧

擺脫「一直找東西」魔咒,享受極簡空間的豐盛生活 | 《家的樣子,你的樣子》書摘

當物品變少之後,身心反而更豐盛─擺脫「一直找東西」的魔咒一點都不難

看到陽光灑落,讓人感覺溫暖舒適。

聞到咖啡飄香,讓人感覺活力滿滿。

聽到優美樂音,讓人感覺放鬆愜意。

那麼,當你回到家中,打開大門的那一剎那,你感覺如何呢?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找東西?10分鐘?還是半小時?突然有訪客想造訪,你的家可以接待他們嗎?是不是每年都要花好幾天大掃除,努力收拾仍然看不出效果呢?你有沒有想過,擁有的物品那麼多,為何生活卻沒有比較輕鬆、你買了那麼多號稱方便的物品,為何家裡卻越住越不方便呢?

可見得物品越多,並不會讓人感覺越幸福,想要改變這一切,你可以從「少物」開始。看到「少物」一詞,也許讓人覺得「這樣生活不會很匱乏嗎?」、「我又不是喜歡極簡的人」、「我家東西應該不可能變成少物!」那麼,我們換個方式來敘述,「用比以前少的物品,過比以前好的日子。」

仔細思考之後發現,在我徹底減少物品的這幾年來,非但沒有感到缺乏,反而體會到種種富足:

1. 時間富足

物品變少了,需要管理、清洗、維護的時間也減少,就能多出許多可運用的時間,下班後不必急著做家事,出門前不必因為找不到東西而擔心遲到。

2. 情感富足

把時間投注在身邊的家人,一起生活在清爽舒適的空間裡;或者全家人一起整理,大家都喜歡回到家,喜歡招待親朋好友,對這個家有歸屬感,彼此緊密聯繫。

3. 生活富足

篩選多次後,最後留下來的少量物品,都是真心喜歡、想要長久使用的好物,每天都被喜歡的物品圍繞,就能更加愛物惜物。

玄關每晚都回復原狀的玄關,出門不用花時間找東西。

4. 空間富足

物品比以前少了,空間就比以前多了,以前被雜物占據的空間,現在可以靈活運用,想做什麼都可以,零雜物的空間有更大的自由。沒有什麼物品比空間更珍貴,所以少物雖然失去了物品,卻贏回了空間。

5. 金錢富足

家裡的東西,夠用就好,日常生活,簡單就好,因為滿足現況,不覺得有匱乏,所以不需要花大錢囤物、不需要花大錢重複購買,浪費掉的錢少了,剩下來的錢就多了。

6. 信仰、心靈富足

我是基督徒,我明白我們所擁有的,都是從神而來的,認清這個本質,常常向神讚美感謝,信仰上也會更富足、更喜樂。少物並不是整理追求的目的,它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相信我,在實施少物之後,你也會感受到這股魔力,少物,卻豐盛有餘。看似不足,其實樣樣富足。

透過整理可以「由外而內」的了解自己

你知道自己的家有多少物品嗎?你記得每個抽屜、櫃子、箱子裡裝了哪些東西嗎?整理的目的,即是藉由檢視每樣物品,來釐清它們與使用者的關係,因而更了解自己,需要或不需要,適合或不適合。而這些眾多的物品,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 常用或重要的物品

這類型物品常常都會使用,在生活中佔有不可或缺的角色,例如手機、錢包、保溫壺、水杯、電腦、衣服包包等。另有一些雖不常用,但卻是重要且須小心保管的物品,例如護照、存摺、印章等。

2. 備用物品

這類型物品通常是第1類物品的重複,只是準備接替或更新,例如衛生紙、尿布、過季衣物、備用寢具等。

3. 多餘或閒置的物品

這類型物品雖然完好,但因為是過分囤積或衝動購物下得到的,又或者是別人的贈物,自己卻用不到,所以已經失去它原有的功能,變成閒置的雜物,例如免洗碗筷、沒在用的電器餐具、不穿的衣服鞋子、不喜歡的紀念品等。

4. 垃圾或廢棄物品

壞掉、過期的食物,待修的電器,破損的衣物寢具等,以及囤積在陽台的紙箱、塑膠袋或廢棄物,這些物品已經無法再使用,可以直接捨棄。每個人的家都有這四類型的物品,但擁有的數量不同,就會構成完全不同的居住型態,假設在空間大小固定的狀況下,我們運用後頁的圖示,可以了解「人」、「物品」與「空間」的關係。

整理的第一步,即是辨別自己的住家是何種型態,並誠實面對是什麼原因導致物品的囤積,透過「區分」捨棄不需要的物品,再以簡單有效的收納原則,讓物品有適當的家,物品適得其所後,加入喜歡的收納用品,增添住家的美感,進而持續達到簡約清爽的目標,這樣的過程可以說是「由外而內」的了解自己。

心靈沉靜的生活沒有需要挪來挪去的雜物,悠閒的時間變多了,一目瞭然的空間,更有餘裕打造心靈沉靜的生活。

斷捨離教我的3件事:「珍惜物品」,並非緊抓不放,而是在可以陪伴的時候用心對待,在需要道別的時候坦然離開 . . . . . 捨棄物品並非失去,更多的時候反而是獲得,我們認知到自己並不需要它,或是它並不適合我們,我們因此更認識自己,面對選擇時的決斷力更加提升,更重要的是,我們贏回了空間

「珍惜物品」並非緊抓不放,而是在可以陪伴的時候用心對待,在需要道別的時候坦然離開

讓物品成為我們的老師

在不同階段的整理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無法割捨物品的時候。

丟棄早已被遺忘的無用之物,對我而言並非難事,然而,在面對某些明知不會使用的物品時,卻常有捨不得的感覺,於是我試著記錄下來,分析丟不掉的原因,大致上有這三類:

1. 因為當初購買時充滿憧憬,所以丟不掉

當不鏽鋼大炒鍋帶著「我要好好練習廚藝」的期許進入家門,但因為不會控制火候又懶得練習,最終變成一直記得它但卻每次都略過不用的物品,並且看到它就衍生愧疚感,這類物品還真不少。

2. 因為很難請出家門,所以丟不掉

像是工作室的綠色小沙發和嬰兒床都屬這類物品,如此龐然大物當然不可能被遺忘,明明沒在使用,但只要想到清除它們必須花好多時間精力,就乾脆拖延不處理,日子一久,這些大塊頭雜物,還會呼朋引伴吸引許多雜物堆在它們身上,一看到就心生厭煩。

3. 因為曾經投注過心力,所以丟不掉

學生時期的筆記、論文,工作時的獎杯獎狀,懷孕時的媽媽手冊皆屬這類物品。因為證明著曾經的嘔心瀝血,因為代表著曾經的豐功偉業,因為紀錄著曾經的得來不易,明明知識已經記在頭腦裡,工作也早已轉職、小孩快到上學年紀了,還是留戀過去,捨不得丟,而且這類物品通常體積也不大,就更順理成章的被留下來了。

如果這些物品已經在家中占據太多空間,構成困擾,那我們就該想想法子來對付它們;帶有憧憬的物品就訂下計畫去使用它們,不要讓夢想變成幻想,也許能因此獲得新的技能、發展出新的興趣,甚至能因此瘦身成功呢!清除龐然大物沒有想像中的麻煩,也許身邊親友需要它們,再不然聯絡二手家具公司便宜出清,他們會火速前來搬運。

至於最後一項因為有其紀念價值,需要等待適合的時機,那就不要勉強自己,總會有機會的,某次整理書櫃時,我就很自然的丟了兩本媽媽手冊,因此清空了一小格抽屜,丟了手冊沒什麼感覺,但想到抽屜空空的就有點開心。

捨棄物品並非失去,更多的時候反而是獲得,我們認知到自己並不需要它,或是它並不適合我們,我們因此更認識自己,面對選擇時的決斷力更加提升,更重要的是,我們贏回了空間。

體會到捨棄物品時,我們並沒有失去它,而是讓它變成我們生活中的老師之後,我在整理的道路上,更能邁開步伐,勇敢的感受與接受。「珍惜物品」並非緊抓不放,而是在可以陪伴的時候用心對待,在需要道別的時候坦然離開。

小花效應的故事

這是一個出現在小學國文課本,並流傳在整理收納界,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從前有一個人,成天蓬頭垢面,家裡也髒亂不堪,這天,有人送他一朵鮮花,他回家後,想把鮮花擺放好欣賞,卻找不到任何乾淨的容器,於是他動手把家裡的器皿全數清洗乾淨。只是,花插好了,但桌面上全是垃圾,於是他又動手將桌面整理乾淨,等到花瓶放置妥當,他赫然發現家裡除了桌子以外的其他空間,地板、櫃子、床鋪也是凌亂不堪,於是又動手將家裡雜物丟棄,把整個家打掃的一塵不染。

環顧四周,他滿意極了,這時,眼角餘光撇見鏡子裡頭的自己,嚇了一大跳,「小花很美,可是我看起來好髒啊!」趕緊梳洗一番,洗了澡、刮了鬍子、又換上新衣,把自己打理的整潔有精神,這才覺得所有的一切都配得上這朵鮮花。

這就是「小花效應」。只是因為一朵小花,換來了一個乾淨清爽的家,也換回一個全新的自己。

淨空─從平面淨空開始

很多人家裡都有雜物過多、不知如何下手整理的困擾,也因為長期處於雜亂的環境,無法想像家裡有清爽簡約的風貌,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方法,不論是整理到一半遇到瓶頸,或是尚未開始整理的人都適用,那就是「平面淨空」。

試看看將家裡每個平面都淨空,包括鞋櫃、餐桌、床鋪、廚房流理台、瓦斯爐周邊、書桌,以及占最大面積的地板,除了極少數的必需品或裝飾品,一律都淨空。

因為淨空才能看見一旁的雜亂,相形之下,雜亂處會使人萌生整理的念頭,每天重複淨空一個空間,一段時間後就會養成習慣,習慣動手收拾,習慣清爽的視野,進而從表面的淨空,蔓延到櫃子內也想要整齊有秩序,由外而內,是一種整理力和美感的練習。

因此,就算尚未真正整理,只是把雜物藏起來或塞到櫃子抽屜裡也行,只要體驗過平面淨空,映入眼簾的清爽視覺享受,就會對這種簡約的風貌上癮,產生想要努力維持的動力,這不是整理收納後的成果,所以不需要任何技巧,但絕對是一個整理契機的開始,如果苦無動力,踏不出第一步,不妨試看看這個方法。

淨空淨空是整理的開始,也是美感的練習,體會過這樣的感覺便會上癮。

無印之家的平面淨空

淨空,就從平面開始,可以先從大面積的地方著手,從地板、桌面、沙發、床鋪,一直到家具的檯面。這些平面是用來走動、或坐或臥、或工作的檯面,並不是收納物品的地方, 如果能養成習慣,將上頭的雜物收起,會一點一滴成為生活中意外的收穫。

1. 地板淨空

不論客廳、餐廳、臥室、浴室,除家具以外,地板不放置任何物品。

⭐小花效應

客廳淨空客廳地板淨空,可以靈活運用活動空間。
餐桌淨空餐桌保持淨空,不隨意放醬料、餐盤,可以避免拖延導致雜物堆積。
書桌淨空每次使用完書桌就淨空,能提升工作和念書的效率。

2. 桌面淨空

⭐小花效應

沙發淨空沙發容易順手亂放堆積物品,睡前淨空讓心情平靜下來,營造放鬆的氛圍。
寢具淨空每天早起時,我都會將棉被攤平,拿走除了寢具以外的物品,迎接新的一天。

3 沙發、床鋪淨空

睡覺前淨空沙發,起床後淨空床鋪。

⭐小花效應

4 家具檯面淨空

鞋櫃、電視櫃、櫥櫃、收納櫃、洗手台等檯面,除少許必要物品,其餘淨空。

⭐小花效應

浴室淨空浴室的洗手台、地面等不堆疊物品,有助於維持清爽,打掃清潔也更省時省力。
玄關淨空玄關維持整潔乾淨,不但讓家的出入口清爽暢通,也讓整體空間延伸及放大。

「小花效應」的故事裡有兩個重點,一是看見,二是動手,看見代表覺察到,想要改變,動手則代表付諸實行,之所以會看見髒亂,是因為有「美麗的鮮花」做為對照組,所以創造自己的「小花效應」,能察覺到需要改變,或者可以更美之處。

也許你會因為買了一束花,而願意將桌面淨空,也許你會因為想要擺放喜歡的杯壺,而將原來囤積在廚房展示櫃的雜物丟棄,也許你會因為愛上已經平面淨空後的空間,而繼續清理出更多的留白。

從小處開始著手,養成習慣,讓整個家煥然一新!

家的樣子,你的樣子

延伸閱讀


# 精選書摘
分享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