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讓失智症長輩願意就診,但不知道該怎麼做比較好嗎?這篇文章分享了10種方法,讓你有效解決帶長輩就醫的問題。
15年前,剛到宜蘭時,其實沒遇過這問題,因為當時對於失智症的認識不足與誤解,就診的病人大多是躺在病床或是坐在輪椅上就醫,而近年,因為大家的努力宣導,慢慢的,大家對於失智症越來越有概念,也會盡早就醫,進而延伸出如何帶長輩就醫的問題。
在臨床上看到的方式,最好的當然是家人直接告知,並陪同就醫,病人也在對自己腦袋負責的情況下就醫,治療效果最好。
第二種常見的,就是跟長輩說做“腦力健檢”,看看目前腦筋情況如何,在這情況下,家屬可以先用紙條的方式,事先告知醫師,一般,我也是配合演出,好好幫病人健檢,讓長者證明自己沒問題,先把第一次就診完成,如有認知功能問題,有實際的分數,後續也比較容易說服病人。
第三種方式,就是由長者信任的醫師轉介,一般長者基於尊重,都會進行第一次的就診。最好可以當天進行,成功率較高。
第四種方式,由長者親愛的孫子女(或是最疼愛的家人)陪同,一般阿公阿媽還是會聽孫子女的話。
第五種方式,由長者「陪同」就醫,同時掛兩個號,一個長者,一個陪伴者(看診前一樣要事先跟醫師溝通),假由陪伴者要看病,請長者「陪同」就醫。實際上當然是長者就醫。
第六種方式,由照服員/鄰居陪同就醫,相對於家人,這兩類人都說有點認識,又不太熟,在長者保持禮貌的狀態下,可以是一個方式。
第七種方式,由長照單位(據點,日照中心等)陪同就醫,理由同上。
第八種方式,由熟悉的醫護人員先到家庭拜訪(只能先看看,不能有任何醫療行為,有一點需要靠人情),再由醫護人員建議就醫。
第九種方式,如有嚴重神經精神行為(BPSD),有傷人或傷己的情況,可以請求警方協助,安排強制就醫(但不是好的選擇)。
第十種方式,是我期待中的方式,藉由科技及通訊,直接以視訊方式,完成第一次看診,即可以看到病人,也同時可以瞭解病人居家環境(很多BPSD是環境相關),但目前法令還沒鬆綁,還不可行。
不知道你是否可以想出或者遇過其他協助長者就醫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