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講解失智症的基本觀念,包括失智症的分類、常見原因等。
最近又開始新的一年度失智症的演講,常常在授課期間,總是不厭其煩地從基礎觀念教起,總是一再的教著下面對於失智症有興趣或有相關的人,甚麼叫失智症,失智症有多少診斷,因為這一些診斷,確實會影響著病人後續的治療計畫及相關預後,所以,從接觸病人的第一天,第一要務就是問清楚,並細心且盡力幫病人下個診斷,但其實依照目前診斷標準,如無額外進行生物標記的檢查,正確率約70%。但生物標記的檢查卻又是另一個高額費的檢查,是否進行,又是另一個考量了。
在失智症的分類上,可以先分成兩大類,可恢復的失智症及不可恢復的失智症,不可恢復的失智症則包含退化性及血管性,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則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
可恢復的失智症中常見的原因有:
這些原因只要被找到,好好接受治療,則其認知功能有可能回復而脫離失智症的情況,這樣的情況約占所有失智症3~5%。
不可恢復的失智症,退化性其中最常見的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s Bodies),巴金森合併失智症(Parkinson disease with dementia),及其他像是亨廷頓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等等所造成的失智症,另一大類不可恢復的失智則為血管性失智症,是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有中風後血管性失智症、及小血管性失智症兩種。
雖然大部分的人經過診斷,都是屬於不可恢復的大類,但每每找到一位可恢復的失智症(3~5%),還是會露出一抹微笑,至少他有進步恢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