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活照顧

【Podcast訪談精華】與心理師聊安寧照顧:讓照顧者在愛與支持中重新啟程!

(可使用以上播放器收聽podcast,也可使用本連結到各平台收聽>>Podcast各平台收聽管道

面對死亡這個人生課題,我們該如何好好說再見?面對悲傷的情緒,我們該如何與它共處?今天這集很榮幸邀請到邱壬貞臨床心理師跟我們聊聊醫院的安寧療護,了解如何在陪伴家人的最後一哩路,好好道謝、道愛,讓照顧者能在愛與支持中重新啟程。

陪你透透氣Podcast EP.10

與心理師聊安寧照顧:讓照顧者在愛與支持中重新啟程!

Q1:其實有很多人對安寧療護帶有一種刻板印象,覺得好像就是放棄治療,等待死亡的到來,可以跟我們聊聊醫院安寧療護的核心概念是什麼嗎?

在醫院裡面安寧療護核心的概念主要就是一個全人的照顧,也就是透過身體疼痛的減緩,與心靈上得到一些疏解或是寄託,然後另一方面,也可以重新跟親友產生連結來減少不管是身體、心理還是靈性上面的痛苦,然後在一個相對準備好的情況下走過最後一程。

之所以好像會有一個刻板印象叫放棄治療,是因為他主要對象就是所謂末期的病人,大多數情況下他其實沒辦法通過醫療或其他的方式來康復,頂多就是慢慢的去延緩情況的惡化,然後在這個時候,因為像一般醫療體系他都主打說:「我要康復。」,然後想要讓生活回歸到日常的狀態,但在安寧裡面,其實就會是一種:「我們不需要變好。」,因為其實這個變好也是一個不大可能的事情。

而是要讓我們即使是在一個不好的情況下,也能持續的慢慢的走下去這樣的一個生活裡面,尤其是讓生活中的不正常成為日常的一個狀態,然後這個狀態是

還是可以試著去走走看的。

Q2:在安寧病房中是如何支持照顧者跟被照顧者的?

心理師在安寧病房的工作方式與一般的諮詢室有所不同。在這裡,我們直接走到病患身邊,可能在病床旁或隨護理師、醫生一同探訪居家安寧的家庭。

為了支援照顧者和被照顧者,我們首先詢問他們最近的狀況,這包括了醫療上的決定,如是否插鼻胃管等。透過了解狀況,我們能夠評估提供哪些支持。

我們透過多樣的活動方式,有時是整體的病房活動,有時則是針對特定家庭的需求進行設計。舉例來說,比方針對兒童癌症患者,我們可能設計了一個桌遊模擬環島旅遊,讓他們完成對旅遊的想像。

另外,有些癌症患者可能是中年的父母,面對告訴自己的孩子的難題,我們利用一些繪本成為一種處方,讓孩子有選擇閱讀的空間。透過這些選擇,我們了解孩子對事情的理解和感受,並通過閱讀繪本來促進對話,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這種方式有助于建立溝通渠道,讓家庭成員更好地理解對方的心情和現狀。

Q3:心理師剛有提到說安寧病房其實是一個全人照顧,那安寧病房還有哪些專業人員或資源會介入嗎?

1. 安寧病房基本人員

安寧病房除了像大家認知病房裡面,會有像醫生護理師。他們會進行一些住院的評估,還有臨床檢查啊,然後做那種準備。就一方面是去找到一些可能舒緩疼痛的策略,然後另一方面也會去協助家屬去思考。

2. 臨終階段的出院準備

接下來啊,因為就要走向臨終,那可能會需要哪些準備。就因為像安寧病房裡面有兩種出院,一種就是住院時間滿了。因為就畢竟那個健保裡面啊,就是住院可能就兩個月還是得出院。那就可能要轉到家庭啊,還是要轉到機構去照顧。

或另一種的出院是所謂的走出人士的,也就是往生的這種出院。那這些的話都是需要準備還有思考的。

3. 社工、護理師等各專業支持與協助

如果在這些思考之後,護理師發現有些資源是家屬不確定的,那就會轉接社工,讓社工來幫忙家屬去找資源,比如說這個就末期的病人,好像餘命期很不確定,然後很長,這種有可能是一種就想洗腎的病人,他雖然已經呢,就停下來洗腎了。理論上應該一兩個禮拜會走,但結果他還是走了很長很長一段路。

或是像雖然是癌末,但其實他就生命力超級旺盛,然後旺盛到可能,那還多活了一年兩年三年,活了很久。

因為不可能全部的時間都住在病房裡面,因為病房其實常常是滿床的。而且就像前面講的,可能我們住滿兩個月,我們還是必須要出院。那這個時候我們就必須要由社工連結幫家屬找到各種轉到在家照顧的地方,照顧的時候的資源,不管是可能要租借的各種的病床、尿盆,然後各種的輔具,或另一方面去連結長照體系,讓他們之後到社區的時候,還是有一些像居服員、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有辦法進場。

4. 協助照顧者心理支持與經濟支持

光是住院本身,經濟有負擔的時候,那就提供家屬一些可能可以爭取的資源,這個時候社工可能會再幫家屬,也轉介一下就是像家庭照顧者的資源,就讓那個照顧者可以思考一下除了照顧以外自己還有哪些未來,或是讓他們有一個比較休息的機會。

5. 信仰輔助和宗教協助

我們前面講還有評估,如果說發現這個家庭可能是需要一些信仰的輔惠,那我們就會去找宗教師。比較齊全的病房他可能會有牧師啊,然後和尚、尼姑,甚至像法師等等都會有,那就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提供信仰上的協助。不過這些也都是可以選擇的,所以在病房裡面也曾經看過就是病歷上會直接寫說,謝絕宗教師或謝絕心理師進場。對對那這個時候就是宗教師和心理師可能就會選擇不會去訪他們的病床。

另一方面也會有人就是:他們討論之後註明說他們想要在人生最後一刻去皈依或受洗,那就可以由這些宗教師來進行協助。因為有些人他們可能就自己的家人,然後但他們不是,但他們很希望就之後,甚至可以跟家人是一起到某個天堂去的了解。

Q4:雖然知道安寧療護是人生的最後一程,心理師如何協助照顧者調適「即將死亡,卻不知道何時到來」的心情?

1. 陪伴者的見證和照顧者團體活動

所以照顧者還有被照顧這兩方,可能會需要有很多人的見證。就像是有時候那個在病房裡面啊,或在醫院裡會辦那種像照顧者團體,那讓大家可以透過這樣的活動,可以一起聊一聊就是同樣的經驗。

另一種的話可能會邀請家庭是一起去做手工藝,或是各種活動的,然後這個用途就是讓整個家庭是可以透過這個時間來,那就可能一起做某件事情,然後可能一起合作啊等等的。這樣其實是有機會可以說出那種說不清楚的各種感受,或即使還是說不出來,但至少行動上是有的。

2. 藉由活動和節慶創造溫馨感

另一方面,其實安寧病房裡面的活動跟節慶也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因為很多時候在生活中有連結的事情,都跟節慶是一起的。就像是在端午節,有些醫院的安寧病房可能會有一個人會跟家庭一起做像是香包、拼貼。這樣的話,家庭在這個過程中,是留下一些彼此很珍貴的回憶。像春節的話,也可能可以一起做一個祈福的春聯,來度過這個節日。即使是家屬不在旁邊,那至少在病床裡面的這個被照顧的人,也能夠有些溫暖。

3. 即興的心靈療癒

有時候可能是一個很即興的事情,像我自己在病房實習的期間。每個禮拜一的下午的時候會有志工,可能會切一些水果泡一些茶,然後帶一些小茶點,讓我們可以端到病房病人面前,然後就跟他說:「午茶時間到了。」那時候有一次督導就也帶我們一起做這件事情。然後那時候因為畢竟端午茶都到旁邊了嘛,可能會稍微聊個幾句。結果發現,那時候病人以前最喜歡唱的歌,記得好像是《望春風》還是哪一首歌,大家就一起在旁邊唱,那時候病人其實基本上已經沒剩多少反應了,感覺上可能是有聽到的,眼珠子轉了兩圈,手指也簡短的打了幾個節拍。然後讓他們可以發現,原來這些事情也是可以的,用這個方式來去調適這種即將死亡,但不知道何時到來的心情。

Q5:被照顧者出院後,照顧者頓時失去生活重心,心理師會給予什麼樣的建議,協助照顧者緩解憂傷的情緒?

即使有心理準備,真正面對離世時仍難免難過。有時會感到解脫,有時同時覺得自己不孝。對於未能親眼見到照顧的家人最後一面,可能產生生氣。心理師在被照顧者離世後不會主動介入,因為哀傷是正常的,每人有不同的哀傷方式。

在這期間,被照顧者可能會表現出不同的情緒,而心理師會觀察這些反應。如果幾個月後情緒仍難以調適,心理師才會介入,協助整理情緒。在與照顧者聊天時,了解其目前生活狀態和方向,同時讓其談談與被照顧者的愛恨情仇,使其多元化了解對方。

此外,建議在生活中慢慢去了解對方,不僅保存單一形象。追蹤照顧者狀況的方式包括定期電話關心、邀請參加家庭活動,以及提供諮詢站等支持。有些醫院會設置癌症諮詢站,提供心理師預約。无论何时,需要心理諮詢,都可以主動接觸心理師。

Q6:照顧者與被照顧者是生活最親近的人,更容易有摩擦彼此厭惡,心理師都怎麼協助個案從高度的摩擦到維持關係的平衡?

因為摩擦已經非常多了,通常我們會試著透過一些活動連接雙方,或者透過分頭談的方式讓苦心都能被看到。兩邊討論後,有時發現無法好好相處,但至少找到一些資源可以分攤。我簡單講一個代號成老頑童的故事。

老頑童是一位末期病人,年輕時是一個好丈夫。然而,隨著失能加劇,他開始對太太指手畫腳,甚至拒絕復健。太太情緒大,不滿丈夫的態度。我先單獨與老頑童談,因他語言受限,透過眼神、手寫板和動作理解他的心情。

我告訴他,感覺他非常愛太太,希望太太能輕鬆一點,但他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他開始哭,我鼓勵他認為他已經非常努力。太太後來願意接受一些幫忙,居服員進場。他們一起講述彼此的想法,發現摩擦的原因,慢慢找到維持關係的方式。

雖然有時還有衝突,但因為了解對方,相處也稍微好一點。居府員的參與減輕了太太的負擔,老頑童也不再全面依賴太太。心理師是溝通的橋樑,協助照顧者與被照顧者表達彼此愛對方的方式。

Q7:是否有從摩擦到和解的案例分享?

嗯,也是有的。

之前遇過的一件事情,就是一個妄想先生外遇的太太。他那時候常會說,先生跟居服員或是跟某人在一起的。那時候我就問他:「為什麼你會覺得他們是在一起的呢?」然後他就說:「我覺得我現在什麼能力都不行啦,然後乾脆就是讓他多恨我一點啊。然後而且他如果跟那個居服員妹妹在一起的話,他那人家比較能夠照顧他啊。」然後他就這樣講了好多好多。然後那一個那很苦惱的先生講說:「我就是會很忠心在太太身上啊。」

一方面太太很希望先生能夠好好幸福下去,另一方面想讓先生知道原來其實太太只要是能看得到先生那就沒什麼問題了。因為他們家兩層樓的空間,因為太太臥床沒辦法下樓。

後來透過輔助評估的方式,裝上了爬梯機,於是,太太可以下樓了。先生也可以開始推著太太的輪椅,然後出去散步。

後來有一次他就跟我說可以終止服務了,原因是先生說:「我現在都有辦法能夠跟我的太太散步了,他覺得我是一個很好的先生,然後他也很感謝我的照顧。」太太也跟我說:「現在就很安心。」然後我就知道原來這個終止服務是因為先生發現跟太太終於又能夠回到一個原來的比較甜美的、互相照顧的關係。

所以其實這個終止的服務,是一個更好的開始。們終於找到了一個真正和解的方向,而且他們發現,他們有彼此,然後有這個就是,幫忙的資源,那就已經夠用了。

Q8:不知道心理師最後有沒有想要對照顧者說的話?

安寧療護與照護其實是在人生最後各種愛恨情仇都可能會被引動的緣分。所以,不管是其他家人不照顧啊,然後對看護擔心啊,或是那這個被照顧的人根本離家很多年,然後沒有照顧自己,結果都現在反過來是自己在照顧對方。這些東西其實都是蠻值得去談出來的,然後也是各種的愛恨情仇啊,能夠被談出來,或是能夠去。

透過一些活動來進行相關的連結,只有這個方式才能夠讓,不管是陪在病床旁邊的你,或是在病床上的那個他,知道到底是什麼緣分的牽引。讓此時此刻我們會在這裡,然後看見彼此的真實,那即使最後的決定,不管是要好好的在照顧下去,甚至達到一個緩和、和解的作用。

或是最後發現,我們自己就是有各自的方向,各自想走的路,那達到一個平衡。那這些其實都是可以的,因為都是一個真實的,然後我們在最後的情感,最後的這些相處裡面,可能會期待走向的一個方向。


延伸閱讀

👉聯絡邱壬貞心理師:FB:山宅心手

👉看更多心理師文章:智齡照顧網-邱壬貞心理師專欄

# 安寧照護
# 情緒支持
分享文章
相關文章